记者从11月27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完成‘十四五’规划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实现跨越式增长,总值从2020年的1054.2亿元增至2024年的2074.9亿元,年均增速高达18.3%,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五年累计进出口值较“十三五”时期增长81%,外贸活力不断增强。
呼和浩特海关立足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节点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海关职能作用,积极服务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成效主要体现为“六个新”:
一是通关效能“新突破”。通过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鲜活农产品“即检即放”、拓展“单一窗口”功能至964项,整体通关时长压缩40%。“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内蒙古外贸企业总数大幅增长。
二是开放平台“新台阶”。支持中蒙经济合作区获批,推动综合保税区进出口值五年增长近十倍,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陆续启航。口岸能级不断提升,全区口岸货运量于2024年达到1.23亿吨,领跑全国边境陆路口岸。
三是服务“一带一路”“新成效”。聚力打造中欧班列“中通道”,“铁路快速通关”模式应用率超72%,二连浩特口岸日均通行班列12列。五年来,该口岸累计通行班列超1.5万列,高附加值货物占比提升,成为“中国制造”出海的重要动脉。
四是特色产品“新市场”。助力内蒙古优质农食产品走向世界,实现活牛、宠物食品、鲜切花等多项“首次出口”,出口食品贸易额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尤其乳品出口增势强劲,今年前10个月出口量与值同比增幅均超两倍。
五是能源资源“新速度”。创新实施进口煤炭检验采信模式,覆盖超六成进口量,通关时间压缩90%以上。进口铜精矿监管模式改革则将到货周期从15-20天大幅压缩至3-5天。
六是对蒙合作“新空间”。深化中蒙海关国际合作,今年6月正式实施的中蒙AEO互认安排,已惠及我国500余家企业。双方在联合监测、数据交换、执法合作等领域合作不断走深走实,为双边贸易注入新动能。(记者安路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