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对蒙政策及其统治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政府,逐步确立了国民党新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它背弃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对于国内之弱小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决自治”的新三民主义民族政策;为了实现其对蒙藏等少数民族的统治,1928年开始筹建管理蒙藏事务的机构--蒙藏委员会,1929年2月正式成立,阎锡山出任第一任委员长。
    蒙藏委员会的职能是主管:“一,关于蒙古西藏之行政事项;二,关于蒙古西藏之各种兴革事项。”它是国民党政府管理蒙藏等边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其内部组织有蒙事、藏事、总务等3处,另设参事、会计、统计、调查、编译等5室。蒙藏委员会为了笼络少数民族上层,委员人数不断增加,最多时达35人。但实权掌握在委员长和副委员长手中。因此,蒙藏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保持与蒙藏上层人士的联系,起笼络、监督、控制少数民族的作用和协调解决省县政府和所属少数民族的纠纷问题。
    蒙藏委员会的地位与南京政府各部、会的地位相同,隶属于行政院。凡遇处理边疆事务,均由各部与蒙藏委员会会商办理。但国民政府的有些部也设有专管边疆事务的机构,特别是参谋本部的边务组,是蒋介石专为掌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情况设置的,是一个凌驾于各边政机构之上的特殊机构。
    当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势力逐步达到河北省和察哈尔、绥远地区之后,便着手筹划在内蒙古设立行省。1928年7月,国民党战地政务委员会主席蒋作宾提议把热河、察哈尔、绥远三特别区改为行省。后经内政部正式提出改省建议。8月底,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就决定在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西康设立省治。9月17日,南京政府公布了热河、察哈尔、绥远、青海、西康设置行省的命令。至此,我国蒙古民族聚居的内蒙古被分割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宁夏、甘肃8个行省。呼伦贝尔部、哲里木盟和伊克明安旗被分别划入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卓索图盟、昭乌达盟被划归热河省;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和4牧群被划属察哈尔省;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土默特旗被划拨绥远省;阿拉善旗、额济纳旗则并入宁夏省。内蒙古这一蒙古族聚居的行政地域已不复存在。
    国民党政府对于反对在内蒙古设省的反改省运动和要求内蒙古自治的运动,以武力威胁、政治欺骗和分化瓦解的手段进行扑灭。抗日战争期间,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只有伊克昭盟和阿拉善、额济纳两旗尚未沦陷。国民党对其统治区的蒙古民族仍然实行大汉族主义民族压迫政策,甚至不承认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荒谬地称中国的少数民族是汉族的大小“宗支”。
    1936年,为了瓦解百灵庙蒙政会,国民党政府决定成立察境蒙政会和绥境蒙政会。1937年10月,日寇侵占归绥、包头后,绥境蒙政会迁到伊盟,但在其上成立了绥境蒙旗地方自治指导长官公署,阎锡山任长官,直接控制蒙旗事务。同时设置了伊盟保安长官公署等一系列统治机构。1941年蒋介石任命陈长捷为伊盟守备军总司令,并派大军驻扎伊盟,对蒙古民族实行“政治渗透”、“军事渗透”和“经济渗透”方针,在伊盟河套新设临河、安北、米仓、晏江、狼山等县,在蒙旗编组保甲,组训民众,实行屯田,强垦牧场,强征军粮,搜括民财,残害蒙旗爱国志士,对蒙古民族的压迫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直接酿成了1943年3月26日震惊全国的“伊盟事变”,对蒙古民族进行了残酷的屠杀,陈长捷被蒙古人称为“陈屠家”。
    1928年国民党政府设置宁夏省时,阿拉善旗和额济纳旗被划入该省。此后宁夏省大力向这两个旗扩张势力,并干预旗政。1931年马鸿逵任宁夏省主席后,更加紧了对阿拉善旗的压迫。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强行派设国防部军事专员以加强对蒙旗的控制。马鸿逵也乘机派军队进驻阿旗旗府定远营(今巴彦浩特),造成省旗矛盾的激化。1938年春,马鸿逵调大军突然袭击定远营,解除阿旗保安队武装,把旗札萨克达理扎雅解到银川。年底,宁夏省政府在定远营驻重兵,设办事处,清查户口,编制保甲,填发居民身份证,登记壮丁,并征兵征税,与设县几乎没有什么区别。1941年秋,又设“宁夏省军警联合稽查处定远营稽查所”,干涉一切,甚至对阿旗实行粮食封锁。另又设立“宁夏省银行驻定远营办事处”,垄断全旗牲畜、皮毛等土特产贸易,掌握了阿旗的经济命脉。
    国民党政府在伊盟和阿拉善旗的所作所为是其对蒙政策及其统治的真实写照。

(王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