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命运抉择中的内蒙古
1945年,随着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相继覆灭,持续了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烟消云散。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但是当时的中国却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即面临着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内蒙古地区幅员辽阔,地跨东北、华北、西北,北面与苏联和蒙古国接壤,其战略地位对于国共两党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国共两党在日本还没有投降之前就进行了相当部署,以便在打败日本以后能够将内蒙古地区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
1945年5月,国民党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将内蒙古的白云梯、沙克都尔札布、达理札雅、白海风、李永新等推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候补执委及监委、候补监委;还专门制定《战后边疆政制建设计划纲要》等,计划抗战胜利后在内蒙古全面推行省县制;6月,国民党又成立了辖绥远、察哈尔两省的第12战区,任命傅作义为司令长官。同时将傅作义部35军编为挺进华北地区的绥西方面总预备队,并派大批游击部队进入绥远敌占区,准备在打败日本后建立所谓“热察绥防共隔绝地带”。
中国共产党为迎接抗战胜利及战后能够有效控制内蒙古地区,在政治及军事方面也作了安排。1945年2月,成立中共绥蒙区委员会,7月又成立绥蒙政府和绥蒙军区,任命乌兰夫为绥蒙区委委员、绥蒙政府主席。晋绥解放区派绥蒙军区所属部队挺进绥远敌占区,形成了对平绥铁路沿线日伪军进行大反攻的态势;晋察冀解放区派李运昌的部队挺进热河省南部。
1945年8月,随着苏蒙联军的进入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已成为解放区。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在内蒙古地区的争夺战首先在绥远地区拉开了序幕。8月17日,傅作义部从日伪军手里接收包头市以后,18日与伪蒙古军里应外合,打退攻打归绥市的八路军,占领了归绥。与此同时,傅作义部相继占领了萨拉齐、托克托、清水河、和林、武川、陶林、凉城、集宁、丰镇等县城,并与占领北平、天津等地的国民党军队相呼应,企图完全控制平绥铁路沿线地区。
八路军晋察冀部队则与苏蒙联军协同作战,于8月下旬相继占领了张家口、承德及附近各县城,形成了以张家口、承德为中心的察哈尔、热河解放区。中共中央根据日本投降后的国际国内局势,及时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派大批部队和干部挺进东北。
为贯彻中央的上述战略方针,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于10月中旬联合发动了第一次绥远战役(又称平绥战役或察绥战役)。八路军两个军区共出动5万多兵力,沿平绥线,对绥远傅作义部进行打击。到11月初,八路军收复绥东、绥南各县及丰镇至旗下营的平绥铁路,将傅作义部围困于归绥、包头等地。12月初,国民党在平、津等地集中兵力准备攻打张家口。中共中央根据华北战局这一变化,放弃对归绥、包头的围攻,结束了第一次绥远战役,八路军撤退到卓资山以东,坚持绥东、绥南解放区。
1946年1月13日国共停战令实施前后,傅作义部为打通平绥线,曾向卓资山、集宁等地发动突然袭击,被八路军打退。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前,绥蒙地区的八路军和傅作义部基本上以卓资山为界,形成对峙局面。
在内蒙古东部地区,日本投降后国民党的正规部队一时还没有到达,而国民党的一些特务人员和部分伪职员在汉族聚居区建立维持会和国民党党部。还有一些地主武装和土匪部队,打着“光复军”、“挺进军”、“保安队”等旗号,骚扰地方,配合国民党对东北各地接收活动。国民党政府还将东北三省划分为9个省,将内蒙古东部地区分别划入热河、辽北、兴安、吉林、嫩江等省。同时成立“蒙旗宣抚团”、“蒙古宣导团”、“蒙旗复员委员会”等,利用国民党内的蒙籍人士和伪政权官员,向内蒙古中东部盟旗进行渗透活动。
抗战胜利后,长期处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蒙古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和实行民族自治的热情空前高涨。这一场民族运动并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政治主张,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1945年9月,在锡盟苏尼特右旗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在东蒙地区的蒙古族各阶层人士成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党,到各盟旗开展自治运动,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2月成立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在呼伦贝尔地区也成立了地方自治省政府。
中国共产党根据内蒙古地区的民族特点及蒙古族人民渴望实现民族自治和解放的要求,及时制定了先从各盟旗自治开始,逐步建立内蒙古统一的自治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从各中央局、分局抽调干部,领导开展蒙古民族工作。1945年10月,晋察冀中央局派乌兰夫等到苏尼特右旗改组并解散了“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11月,在张家口成立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为统一领导内蒙古自治运动的机构。1946年4月3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和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的代表在承德举行著名的“四三”会议,将内蒙古东西部的自治运动纳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内蒙古自治运动在锡察盟和东蒙地区蓬勃发展起来。
总之,抗战胜利后内蒙古地区和全国一样,并没有迎来和平与民主的新中国,而是处在大规模内战的阴影笼罩之下,面临着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抉择。
(金 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