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社会丑恶现象
由于解放前国内外反动统治阶级长期的黑暗统治,使内蒙古各地尤其是西部绥远地区烟毒流行,种植罂粟和吸食鸦片成为一个相当严重的社会问题。解放前,归绥市郊攸攸板村共有村民800多人,而吸食鸦片者就达300多人,大台什村600多人中竟有200余人吸食毒品。许多人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卖儿鬻女,妻离子散,甚至铤而走险,沦为盗匪,危害社会。烟毒的泛滥,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而且极大地影响了绥远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该地区长期陷于贫困落后的原因之一。解放初期,鸦片烟毒仍在继续流行。据绥远省人民政府1950年统计,全省烟民共有25万人左右,约占全省人口总数的9%,其中包头市烟民达1.2万余人,占全市人口的10%,当年全省种植鸦片20万亩左右。1950年上半年,绥远省因吸食毒品而犯罪者占全部犯罪者的66.9%。鸦片烟毒的流行,给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恢复以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均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为了彻底禁绝鸦片烟毒,铲除社会丑恶现象,从1950年初开始,内蒙古各地开展了大规模的禁烟禁毒运动。3月15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发出《严禁种植大烟》的布告。明确规定:无论任何人,一律不准种植、贩卖鸦片及鸦片种籽,违者依法论处。1951年2月10日,绥远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绥远省禁烟禁毒实施办法》以及《绥远省严禁烟毒惩处暂行办法》,宣布:严厉禁止种植鸦片烟苗及制造、运输、贩卖烟毒品,违者将从重治罪。凡吸食或注射毒品者须在当地人民政府公布限期内声明登记,并由其亲属帮助自行戒除。民间散存之鸦片烟土,应向当地人民政府登记,听候处理。各级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积极向群众宣传烟毒的害处,宣传党和人民政府禁烟禁毒的决心和政策,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制造、贩运、窝藏销售烟毒者,并教育有上述行为者坦白交待。广泛发动群众铲除烟苗,从根本上卡住烟毒的来源。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工作进展非常顺利,据绥远省人民政府统计,仅1950年春季就铲除烟苗20万亩。至1950年底,全省共查获制造和贩运烟毒案件1 402起,没收各种烟毒及原料15 297两。
为了有效地禁止吸食毒品,全省各地有计划地开展了烟民的登记工作,并成立戒烟所,以强制戒烟和自动戒烟相结合的办法,教育吸食毒品者限期戒毒,早日从烟毒的危害中解脱出来。包头市组织学校师生,利用假日在街头、影院用讲演、墙报、漫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反复宣传,并排练《禁洋烟》、《鬼变人》、《皆大欢喜》等剧目在街头演出,使广大群众深受教育。各地经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许多烟民纷纷登记,戒除毒瘾。归绥市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4 221个烟民登记,包头市在两个月内登记烟民5 649人。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戒烟运动,绝大多数吸食毒品者戒除了毒瘾。包头市到1952年戒除毒瘾者达1万多人。全省范围内基本上消除了烟毒的危害,使大批吸毒“寄生虫”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
与此同时,为移风易俗,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内蒙古各地还开展了禁娼禁赌活动。解放前,娼妓在内蒙古地区普遍存在。它既摧残妇女的身心健康,也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尤其是解放前夕,国民党残兵败将纷纷西逃绥远,在归绥、包头、五原、陕坝等城镇普遍开设妓院,使得上述城镇娼妓众多。仅在陕坝镇妓女就多达数十人。赌博也是绥远地区的一种公害,其方法有押宝、玩纸牌、打麻将、掷骰子等。在农闲和春节前后绥远各地赌博之风更为盛行,许多地方设赌场,摆赌摊,聚集赌徒,大肆行赌。有一部分赌头,当地人称其为“白花”。他们终生以赌为业,一年四季流窜各地开赌场。很多人因参加赌博而倾家荡产,有的还流为匪寇。赌娼对社会安定危害极大。党和政府在进行各项社会改革的同时,也大力提倡禁娼禁赌。1950年,归绥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通过了《封闭妓院改造妓女》的决议。7月26日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市公安局在市民主妇联筹委会的配合下,一举查封该市大小11家妓院,解救出全部妓女,扣押了所有老鸨。并教育妓女揭发旧社会的罪恶,认识新社会的光明,组织他们学习生产技能,树立劳动观点,使其变为新人。在包头、五原、陕坝等城镇也相继查封了所有妓院,解救教育了妓女,处罚改造了老鸨。各级人民政府还发动群众开展禁赌活动,取缔公开赌场,教育赌头赌徒改邪归正。此外,对社会上的无业游民、散兵游勇、小偷流氓、采取强制劳动与教育相结合的改造政策,在各地成立劳动改造队,收容改造了大批无业游民。仅绥远地区1950年就改造无业游民5 965人。铲除社会丑恶现象首战告捷,为营造新的社会风尚创造了条件。
(庆格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