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
据《包头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包头市辖9个旗、县、区,其中:3个市区(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区)2个矿区(白云鄂博矿区、石拐区),4个农牧业旗县区(土默特右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固阳县、九原区)。总面积27768平方公里。人口233.56万,
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鄂伦春等31个民族。包头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基地。
昆都仑区 昆都仑区位于阴山脚下,黄河北岸,昆都仑河畔,昆都仑区因河得名,是包头市党政机关所在地,包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的中心。区内设有13个街道办事处,163个居委会。城区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44.99万,由蒙古、汉、回、满、达斡尔等28个民族构成。
昆都仑区是以钢铁、稀土、冶金、化工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区。闻名遐迩的包头钢铁公司座落在本区。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区内拥有中央、内蒙古、市属企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区属工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稀土、建材、电子、化工、服装、食品等门类为主的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经济型乘用车、钢塑保护环、滑枕护套、液压马达、压电水晶、阴阳离子交换树脂等100多个品种。昆都仑区商贸发达,有市属大型批零企业数十家,还有星罗棋布的区属商业网点和集贸市场。区内有大型宾馆饭店10多家,可承办国家、自治区级大型会议,为社会旅游业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出昆区往东3公里有著名古迹喇嘛庙昆都仑召和昆都仑水库风景区;往西15公里有天然瀑布和梅力更原始森林。
青山区 青山区位于包头市中部,北依阴山,南临黄河,西与包头市昆都仑区毗连,东与包头市东河区相邻。青山区现有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34.53万,由25个民族构成。
区内设有8个街道办事处,126个居民委员会,是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技术先进、文化教育兴旺、服务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市区。
青山区是以机械、汽车、电力、建材、纺织、建筑、安装为主体的现代化工业区,区内驻有中央、内蒙古、包头大中型企业214家,包括内蒙古第一机械制造厂、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总厂、北方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核工业部二O二厂(光华化学工业公司)、蒙电华能热电股份有限公司(包头第二热电厂)、包头供电局、“九九”集团、苏蒙特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内蒙古电建第一、第三工程公司等骨干企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山区的集体和街居、校办企业异军突起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区属工业已初步形成轻工、机械、化工、木器加工、电器、建材、印刷、铸造等行业。主要产品有特种钢、高低压配电柜、灯具、铝合金门窗、拖斗车、木器家具、席梦思床垫、稀土萃取剂、彩印等上百种。
青山区市场繁荣,商业、服务业比较发达,各类商业服务网点1700多个,宾馆、饭店、招待所十几处,青山宾馆、天外天大酒店、盘古俱乐部、马沃雷克大酒店、满都拉娱乐城环境幽雅,设备一流,服务周到,不仅可为人们旅行居住提供方便,还可承办全国性大型会议。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科研、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全区现有科研所11个,各类科技人员1
.2万人。有大专、中专、技校16所,各种卫生机构57个,床位近2000张。有文化宫、影剧院13座,图书馆20座,体育场地171个,其中第一工人文化宫、一机文化宫、二机文化馆、是重大演出、体育比赛的主要场所。
全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达30%。
东河区 东河区是包头市的老城区,有200多年的历史,位于大青山南麓、黄河北岸、土默川西部。城区面积85平方公里。
东河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素以“水旱码头”、“塞外通衢”著称,昔日曾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皮毛、粮食、药材集散地。
东河区辖有1个乡,12个街道办事处,109个居民委员会,人口44.23万,有蒙古、汉、回、满、朝鲜等26个民族。东河区是回族居民的聚居区,现有回族1.7万人,
大都居住在回民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东河区有伊斯兰教、基督教、汉佛教、喇嘛教、天主教等5个宗教界别。
东河区交通发达,具有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功能,是内地连接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包头民航机场位于东河区,有定期班机可通往北京、上海、太原、西安、武汉、广州等地。
东河区是包头市地方工业的集中地,70%以上的市属企业驻在东河区。其中有包头铝厂、包头糖厂、鹿王羊绒集团等。东河区区属工业也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有机械加工、铸造、冶炼、化工、塑料、皮革皮毛、机电加工、农牧机械、造纸印刷、日用五金、服装鞋帽、食品加工等10多个行业,生产的产品有250多种,其中稀土合金暖气片、带式输送机、羊剪绒拖鞋、童皮鞋、汉宫地毯、稀土混合金属、钢锯条等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东河区商业贸易比较发达,全市60%以上的物资仓库设在东河区,自治区及其他盟、市、旗、县驻东河区的转运站、采购供应站及办事机构等就有50多个,包头市与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商品物资交流相当一部分在东河区进行。东河区还被确定为包头市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优良的投资环境,宽松的优惠政策,吸引着方方面面的经营者。
东河区的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由本区出发南行,过黄河大桥,可达鄂尔多斯高原,那里有驰名中外的成吉思汗陵和妙趣横生的响沙湾;北行,顺盘山公路,可至阴山深处,那里有塞外名寺五当召。区境内还有阿善沟门新石器遗址,雕梁画栋的福征寺,清翠欲滴、群龙戏水的转龙藏,闻名遐迩的清真寺和被人们誉为“塞外西湖”的南海旅游开发区。
九原区 包头九原区环绕包头市区,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东与土默特右旗相邻,西与乌拉特前旗接壤。全区辖4个乡、7个镇,11个居民委员会,129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1766平方公里,总人口29.26万人。区政府所在地为沙河镇。
九原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黄金、粘土、铁、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长石、石墨、矿泉水等,储量丰富。九原区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煤可采储量4800万吨,发热量4000-7500大卡;黄金远景储量50吨,平均品位5-6克/吨;铁矿石储量约1000万吨;
石墨可采储量为148.6万吨。
“八五”以来,九原区按照“主攻城乡工业,强化蔬菜种养殖业、优先发展科教事业”的方针,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九原区是包头市重要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以蔬菜为主的副食品生产发展迅速。蔬菜年平均复种面积8万亩,不仅满足了包头市百万城市人口的供应,而且远销到北京、天津、上海、二连等地。畜牧、养殖、林果业稳步发展。家畜总头数达30万头(只),家禽存栏52万只。肉类总产量7700吨。全区林地面积达10万亩,果树面积达到1.5万亩,年提供水果580万公斤。城乡工业初具规模,已形成了煤炭、制酒、建材、黄金、包装、印刷、地毯、冶金、化工、采掘、食品加工等20余个行业,280多种产品。
九原区依托城市,交通十分便利,区内各乡、苏木、镇及较大的村庄之间都有沥青路及公共汽车相通。程控电话可直拨国内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河镇环境优美,街道整齐清洁,商业服务网点齐全,市政设施初具规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镇”。
石拐区 石拐区地处阴山山脉大青山西段,座落在包头市郊区与土默特右旗、固阳县交汇处。这里群山环抱,气候宜人,在六十年代就被誉为塞外煤城。
石拐区辖1个乡,1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35个居民委员会,14个村民委员会,总面积619平方公里,
人口4.83万,由蒙古、汉、回、满等9个民族构成。这里是以煤矿为主体的矿区,探明储量7.2亿吨,可采储量3.4亿吨,煤质优良。包头矿务局是国家统配煤矿,生产技术先进,年开采量可达200万吨。硬质粘土是石拐的又一重要资源,杂怀沟粘土矿是包头钢铁公司的重要原料基地。除此之外,石灰石、白云岩、油页岩、石英以及铌、钽等非金属和稀有金属也是区内的重要资源。
石拐区平均海拨1450米,崇山峻岭,是狐狸、青羊、石鸡、狍子、山鹰等野生动物的生息之地。山脉绵延,孕育了针松、侧柏、柞、桑、山杏、山黄芪、甘草、地黄、远志、黄荆、百合等野生植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工业经济形成以煤炭、电子、焦化、化工、建材、机械、轻纺为主的体系。主要产品有洗衣机电机、熔断电阻、氧化膜电阻、软磁铁氧体磁芯、可膨胀石墨、精密模具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水泥、汉宫地毯、樟木衣箱、阻燃宝丽板待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石拐区商贸服务功能齐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医疗卫生设施齐全,极大地方面了生产和生活。
白云鄂博矿区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地处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草原,面积为303平方公里,
在包头市区以北150公里处,四周被达茂联合旗所环抱。全区人口2.48万人, 由蒙古、汉、满、回等11个民族构成。白云鄂博矿区
夏秋季节气候清爽宜人,平均气温19.4摄氏度,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白云鄂博,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神山”,历史上是当地蒙古族牧民的神山圣地,每年农历五月间,数百里之内的牧民聚集于此,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并召开“那达慕”盛会。
1927年丁道衡先生首次发现了白云鄂博矿山。从此,白云鄂博逐渐为世界所瞩目。白云鄂博矿是一座世界罕见的多金属共生矿床,分布在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总面积4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现已探明矿体内蕴藏着160多种矿物,70多种元素。矿物种类主要有铁、铌和稀土矿物。其中铁矿储量9.5亿吨,
铌矿储量519万吨,稀土矿工业储量3600万吨,占全世界的36%,占全国的90%以上,因而被誉为“稀土之乡”。另外,还蕴藏着铜、石英石、莹石、磷灰石、软锰矿等多种矿物。白云鄂博现在是包头钢铁公司的主要原料基地,对包头市和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鄂博矿区以矿业、建材业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和对外贸易。近年来,矿区采矿、选矿、冶炼和新型建筑材料、服装加工等地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矿业和建材业体系。
白云区商业服务业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邮电通讯方便,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边贸和国际贸易中,白云区已经在包头、呼市、二连浩特、满都拉、海口、乌兰巴托设立了办事处;白云鄂博和蒙古乌兰巴托市白音珠日和区结为友好区,并与蒙古金龙公司进行了经济技术协作,兴建了一批合资合作企业。为充分发挥白云区资源、地缘优势,白云区人民正在努力把白云鄂博建成包头市通往蒙古、独联体乃至东欧的经济走廊和对外贸易的窗口。
土默特右旗 土默特右旗(简称土右旗),地处呼和浩特、包头和准格尔煤田“金三角”腹地,南临黄河,总面积2379平方公里。
京包铁路、京兰公路、呼包高速公路在境内东西横穿而过。
土右旗党政机关所在地萨拉齐镇,位于包头市区以东40公里的土默川平原上,是历史悠久的“塞外古镇”,全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土右旗辖3个镇、18个乡,24个居委会,298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34.68万,由蒙古、汉、回等10多个民族构成。
土右旗整个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大青山中西段山地,南部为土默川平原,平原面积占全旗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全旗按地理环境分为山区、沿山区和平原(黄河灌区)区三个经济区。
土右旗境内水资源丰富,黄河流经旗内8个乡,全长106公里。旗境内还有美岱沟、水涧沟等21条季节性河流。四条引黄灌溉干渠横穿境内,为农林牧副渔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旗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分布集中,易于开采。现探明的矿藏有20多种,其中煤储量达2.5亿吨,煤种有无烟煤、焦煤、焦瘦煤等。其他矿藏有大理石、石灰石、石英石、泥炭,以及泥灰岩、白云岩、黄铜、石墨、云母、石棉、长石、透辉石等,黄河沿岸还有丰富的盐、卤、芒硝资源。
土右旗农业发展迅速,是自治区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有可耕地132万亩,现有耕地11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74亿公斤。经济作物中,甜菜产量6.9万吨,黄芪1947吨,枸杞300吨。瓜类产量19857吨,蔬菜7.15万吨。油料产量跨入全国百强县之列,居第35位。
土右旗境内有草场82万亩,牛、马、驴、驼、骡、猪、羊、鸡、蜜蜂为大宗。年肉类总产量达1.9万吨,羊毛584吨,山羊绒31吨,禽蛋6356吨。境内现有林地1.8万公顷,
共有41个大中型果园,果树品种268个,年产水果4361吨。年产鱼类等水产品800多吨。
土右旗现代工业初具规模,包括以深井潜水泵、汽车配件、农机具等为主的机械制造业;以水泥、白灰、石料、砖、预制件为主的建材业;以采煤、炼焦、型煤为主的能源工业;以化肥、复合肥、草酸为主的化学工业;以地毯、梳绒、皮革皮毛为主的轻工业等。商业在土右旗有悠久历史,数万土右旗生意人活跃于全国各地和港澳地区。
全旗境内交通便利,电力供应充足。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也发展迅速。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达茂联合旗(全称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边境牧业旗,是自治区23个牧业旗及18个沿边旗(市)之一,是包头市唯一的牧业大旗。达茂旗地处阴山北麓,东与四子王旗毗邻,南与武川、固阳两县相连,西与乌拉特中旗交界,北与蒙古国接壤,有国境线88.6公里。
全旗总面积18177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积1657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89.5%。
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镇距包头市157公里,距世界稀土之乡白云鄂博45公里。
全旗辖有11个苏木、9个乡、2个牧场、1个镇、共有95个嘎查、行政村。全旗总人口11.3万人,由蒙、汉等9个民族构成。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5%。
达茂联合旗地域辽阔,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占总面积83%的可利用草场上,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天然优良牧草,饲养着148余万头(只)牲畜、提供30万头(只)商品畜、年产3800吨肉、20万张畜皮、2000吨绵羊毛、75吨山羊绒的畜牧业生产能力。
达茂旗南半部为农区,有宜农耕地120万亩,主要粮食作物的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以油菜籽和胡麻为主。正常年景粮食总产有6500万公斤左右。
达茂联合旗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地下矿产种类多、分布广、储量大。目前已探明的矿床、矿点、矿化点有126处。其中已探明储量并具有开采价值的有稀土、金、铂、铁、铬、锰、铜、褐煤、萤石、沸石、石膏、大理石、花岗岩、珍珠岩、石灰石等32种,其中黄金、稀土、铁、石灰石、煤的储量尤为可观。目前全旗已形成以矿产、建材、畜产品三大行业为支柱,以黄金、稀土、铁、珍珠岩、水泥、砖和皮毛肉乳开发加工为主体的生产格局。
达茂联合旗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环境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百灵庙、哈布图哈萨尔祭奠堂、花果山、希拉穆仁草原等景点。
全旗公路交通较为发达,现已形成了以百灵庙为中心、以呼--包、包--百、白--百公路为干线,辐射各苏木、乡的公路交通网络。程控电话已进入包头市话网和国内、国际长途自动网。此外,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固阳县 固阳县位于包头市正北。东与武川县交界,南和土右旗及包头市郊区毗连,西同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前旗接壤,北与达茂旗相连。县政府所在地为金山镇。
全县辖乡、镇12个,居民委员会16个,村民委员会139个。总面积502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49万,其中少数民族占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人。农业人口16.7万人。
每年播种面积为150万亩,其中水浇地19万亩。全县有草牧场486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386万亩。
固阳交通运输条件比较便利。包白铁路和包白公路纵贯南北。县城距包头55公里,同武川县、呼和浩特、乌中旗、乌前旗、达茂旗等地均有公路相通,是公路交通的重要枢纽。在通讯方面,与包头市并网的程控电话可直拨世界各地。
固阳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就有人类活动。西汉时为五原郡北境。民国十五年(1926年)设为固阳县,隶属绥远省。一九五O年成立固阳县人民政府,一九七一年划归包头市至今。
固阳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遍及全县,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易于开采。现已发现的矿产有五十种之多,有黄金、铁、锰、铜、铅、铌、钠、钽、镍、钴、铂金、稀土、煤、白云石、萤石、珍珠岩、长石、大理石、粘土、滑石、蛭石、磷、石膏、方解石、石墨、油页岩、石英石、水晶石、芙蓉石、沸石、褐帘石、紫金石、磷灰石等。目前已开采的无论品种还是数量,仅为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埋藏在地下待开发利用。
农畜产品和药材资源也较丰富。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莜麦、马铃薯和油料。荞麦和马铃薯产量颇为可观,除自食自用外,还可供出口。药材有50多种,尤以黄芪产量最大,作为正宗的“正北芪”而享誉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各国。
固阳县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以人均三亩基本田建设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以黄金、生铁、铁精粉为主的工矿业,以水泥、砖瓦为主的建材业,以造纸、皮毛、地毯加工和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轻工业以及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县滋补饮料厂生产的正北芪茶、荞麦米加工厂生产的荞麦曾荣获国际金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