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关于我们 ::
民族风采 >>> 鄂伦春族
   
 
 
 
 
 
 
蒙古族 达斡尔族 鄂温克族 ◇ 鄂伦春族

族称演变 民族斗争史 语言文字 民族服饰 饮食习惯 居住环境
交通工具 婚丧嫁娶 文学艺术 礼仪节庆 教育文化 崭新的民族面貌

  • 教育

  鄂伦春族的教育始于1695年,形式是八旗满文学堂。“新满洲诸佐领下,每岁选幼童一名,教习书艺”。当时黑龙江将军属下的布特哈八旗有鄂伦春11佐领,故每年可选派11名幼童入校学习。清政府在全国兴办新式教育后,1907年在毕拉尔路开办了第一个鄂伦春学堂民国后。曾陆续在鄂伦春地区兴办“国民学校”和“省立学校”,二十年代后,鄂伦春地区有8所初、高级小学,在校生达226人,入学人数占总人口的4.5%,是新中国成立前鄂伦春教育事业发展的顶峰。伪满时期,鄂伦春族学校先后全部停办,以后日本人曾在鄂伦春地区开办4所小学校,但4所学校在校生不足百人。
  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鄂伦春族民族教育事业,1948年,在黑龙江省呼玛县与瑷珲县的学校里,设立了鄂伦春族子弟班,在内蒙古扎兰屯纳文中学设立“鄂伦春族青年班”,学生的衣食住全部免费供应,采用速成教学法,培养了新中国成立初期鄂伦春族骨干干部。1950年秋在莫旗尼尔基镇成立了第1所鄂伦春族小学校,成为鄂伦春民族教育的奠基石。
  1953年鄂伦春小学从莫旗迁到鄂伦春旗小二沟,当时有4个教学班,55名在校生,教职工10名。1966年,鄂伦春族普及了小学教育,1981年普及了初中教育。目前,鄂伦春地区的学校布局合理,教学条件和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鄂伦春自治旗鄂伦春族1362人中有大学本科学生16人,专科学生48人,中专学生41人,高中学生154入。鄂伦春自治旗现有民族中学3所,民族小学8所,鄂伦春族学生637人。每个猎民村都设有1所小学,鄂伦春族小学生可就近入学,鄂伦春族初中和高中生全部在鄂伦春中学住宿就读,大批贫困的猎民子女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有很多鄂伦春族是完全依靠国家的助学金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
  为进一步提高鄂伦春民族的文化素质,鼓励教师到猎区工作,1985年鄂伦春自治旗为在猎区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浮动两级工资,满五年给予固定。为保证在大中专院校就读的鄂伦春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从1994年开始,凡在统考中被大专院校录取的鄂伦春族猎民子女的学费全部由自治旗财政负担;鄂伦春族职工干部子女的学费由旗财政负担一半。1994年至1998年底,共为鄂伦春族大、中专在校生发放学费46万多元。1995年设立了鄂伦春族高学历人才奖励基金,10月11日,鄂伦春自治旗在中央民族大学奖励了1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硕土研究生,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 文化

  鄂伦春族民间文学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色彩。但由于没有文字记载,不为世人所知。1956年开展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这次社会历史调查,对鄂伦春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一大批民族文化瑰宝被发掘整理,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
  新中国成立后,大量鄂伦春民间神话、传说、故事、童话、笑话、寓言、谚语、歌曲、舞蹈、绘画、雕刻、桦皮艺术等展现于世,经过搜集整理,先后出版了《鄂伦春人的歌》、《鄂伦春歌曲选》、《鄂伦春民间舞蹈集成》、《鄂伦春民间故事集成》、《鄂伦春民间文学艺术集》等。
  为了挖掘民族精粹,弘扬文化,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分别成立了鄂伦春族研究会。目前,已出版大量有关鄂伦春族的书籍,如《鄂伦春族游猎文化》、《鄂伦春族研究》、《鄂伦春族》、《鄂伦春族风俗志》、《鄂伦春族40年》、《鄂伦春民族现代化研究》等,理论研究、学术交流期刊《鄂伦春研究》、论文集《黑龙江鄂伦春研究》、文学期刊《鄂伦春》及鄂伦春自治旗机关报刊《鄂伦春报》。

- 名胜古迹 - - 自然景观 - - 餐饮住宿 - - 旅行社 - - 特色旅游 - - 民族风采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新华通讯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