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呼和浩特概况 |
|
|

|
经济资源 |
|
|

|
特色经济 |
|
|

|
文化生活 |
|
|

|
交通指南 |
|
|

|
文物古迹 |
|
|

|
旅游景点 |
|
|
|
|
|
|
土地资源
- 土地类型多样
建设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条件。大青山山地生物资源多样,以林牧为主,又是山前平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山前洪积扇缘地带,人口密集,交通便捷,市场广阔,是农特林果产品加工及飒服务业中心。土默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沛,是理想的粮、糖、油商品生产区,南部及阴山北麓丘陵区地广人少,农林牧交错,是发展杂粮、油料、薯类和畜牧业生产的理想区域,丘陵山区后备宜林和宜人工种草的土地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牧业生产优越的土地条件和潜在的开发价值。
- 城郊型土地综合利用
呼包伊“金三角”地区,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二、三级城镇为重点,由近郊到远郊,由平原到山区的城郊型特点,但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相对较少,人均土地,特点是耕地面积少,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制约。
- 非农建用地
增长幅度较快,占用耕地的现象严重。建成区面积逐年扩展,城镇村建设用地指标高,布局松散,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低,加上土地隐形市场活跃,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和浪费严重;70年代城区面积5 839.38公顷,80年代扩展到6 456.88公顷,净增617.50公顷,占用耕地396.64公顷,菜地174.37公顷;90年代,6年中城区扩展到8 835.01公顷,净增2 378.13公顷,占用耕地1 439.75公顷,菜地655.00公顷,城区扩展占耕地率达88.08%。加之土地利用率高,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低,城郊型用地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仍然较低,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不算高,潜力没有充分发挥;长期忽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建设加上环境条件的脆弱干旱,肥力不足,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和人为的影响,土地退化比较严重,近郊区的土地污染普遍,局部地区较重,林业用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低,森林的生态主体作用甚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