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呼和浩特概况 |
|
|

|
经济资源 |
|
|

|
特色经济 |
|
|

|
文化生活 |
|
|

|
交通指南 |
|
|

|
文物古迹 |
|
|

|
旅游景点 |
|
|
|
|
|
|
体育事业
呼和浩特的体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前一直得不到提倡和发展。体育设施更是寥寥无几,当时仅有一个400米跑道的简易体育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各族人民的健康,把发展体育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使濒于消亡的民族传统体育得以恢复和发展,各项体育运动也随之蓬勃兴起。
呼和浩特现有各类体育场1319个,其中大型多功能体育场1个; 有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4个;多功能体育馆2年;有亚洲最大的国际标准赛马场1座。
呼和浩特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使运动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不少项目已跻身于全国和世界先进行列。在历次的全国性比赛中,不少运动员打破了全国纪录和世界纪录。早在50年代,举重大力士尤家栋,就成为全国举重冠军。呼和浩特冰球队曾以不败的成绩,荣获全国乙级赛的冠军。呼和浩特女子柔道队和女子曲棍球队多次在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体操运动员李翠玲,在1980年美国举行的国际体操赛中,夺得个人全能冠军,为中国女子队获得团体冠军作出了贡 献,被评为全国第二届十佳运动员之一。柔道运动员高凤莲三次蝉联世界女子柔道锦标赛冠军,成为我国柔道运动史上的第一位世界冠军,并三次获全国“十佳”运动员称号。呼和浩特蒙古族学校女子足球队,1992年荣获全国青年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在1993年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市举行的世界中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中荣获世界冠军。
呼和浩特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日益普及。单纯的体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的需要,全民健身运动和自发性的体育锻炼空前的活跃。各个公园、广场、树林都成为群众活动的场所。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学校以及农村之间经常举行相互间的球类、田径比赛,每年还要举行各具特色的运动会。
|
|